中國綠網訊 近年來,江夏將“生態立區”作為“三區戰略”(生態立區、工業興區、創新強區)之首,明確提出建設武漢南部生態新城。
“治水、治氣、增綠”三大行動,打響江夏污染防治攻堅戰。治水方面,從2017年起,江夏區每年拿出十多個億,用于水污染防治與水環境質量改善。啟動“清水入江”工程,實施“一水一策”,強力推進湯遜湖、金口后湖等劣Ⅴ類湖泊水質提升。大力推進官方河湖長、民間河湖長、數據河湖長“三長聯動”,健全“區-街-村”三級河湖長制度體系,確保“清水入江”“清水入湖”。
強力實施“四水共治”(即防洪水、排澇水、治污水、保供水),引入社會資本高標準建設江夏污水處理廠,包括金鞭港在內的一部分遺留城區黑臭水體列入整治計劃;治氣方面,重點整治工業廢氣、工地粉塵、油煙廢氣等排放,整治不達標的企業一律關停或遷移。增綠方面,加快推進破損山體生態修復、植樹復綠工程,啟動青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綠化提升工程,一批凸顯江夏歷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城市園林綠化精品同步打造。
做好“綠道、綠廊、綠山、綠城”四篇文章,推進文化大道、黃家湖大道、星光大道等道路景觀提升工程,打造綠色生態長廊。實施環山綠道步道建設和環湯遜湖綠道提檔升級工程。安山郊野公園、環魯湖運動綠道、法泗怡山美麗濕地荷園景區……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吸引越來越多的居民和游客體驗觀光。通過推進“生態立區”,江夏的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讓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氣,吃上綠色食品,享受優美宜居的環境。讓江夏大地藍天常在、青山常綠、碧水常流”成為江夏人的共識和不斷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