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綠網訊 1月23日,位于濟南市天橋區的濼口浮橋渡口旁,隨著“黃河號”盾構機巨大刀盤破土而出,由濟南城市建設集團投資建設、中鐵十四局集團承建的濟南黃河隧道工程西線隧道順利貫通。至此,“萬里黃河第一隧”全線貫通!按照計劃,今年10月份隧道建成通車,屆時,開車最快4分鐘、乘坐地鐵2.5分鐘可穿越黃河,比繞道濟南黃河大橋節約近一小時車程,將加快濟南由“大明湖時代”進入“黃河時代”。
濟南黃河隧道工程位于濟南城市中軸線上,南接主城區濟濼路,北連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工程線路全長4760米,隧道長3890米,其中盾構段長2519米,設計為雙管雙層,市政道路與軌道交通合建,上層為雙向六車道公路,下層為軌道交通。該隧道管片外徑15.2米,是目前黃河流域最大直徑的隧道,也是目前國內在建最大直徑的公軌合建盾構隧道。
據介紹,萬里黃河自流入河南開始形成地上“懸河”。到達濟南濼口段,河床高出南岸城區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河床11.62米,是一條罕見的、水量巨大的地上“懸河”。2019年9月開始,由濟南城市建設集團和中鐵十四局集團聯合打造的“黃河號”和“泰山號”兩臺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先后始發掘進,首次開啟人類歷史上對地上“懸河”的穿越。
隧道自盾構掘進以來,先后克服了大斷面、長距離、淺覆土、深基坑、高水壓、鈣質結核和粉質黏土不規則分布等技術難題,東線、西線兩條隧道相繼貫通,有效掘進期間平均每天掘進10.8米。濟南黃河隧道采用市政道路和軌道交通合建盾構隧道的方案,實現了空間利用的優化以及對黃河生態的保護。(昶君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