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綠網訊 近日,首都金融業發展與“兩區”建設新聞發布會舉行。記者會上從北京市金融監管局獲悉,金融領域“兩區”建設任務措施102條,目前已落地 43項,落地率42%。一大批創新性、引領性重磅級項目落地,成果豐碩。
在北京,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率先落地,進一步拓寬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退出渠道。首支S基金——北京清科和嘉二期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在京設立,與份額轉讓試點形成合力,優化本市私募股權基金退出生態體系。首批兩單基金份額轉讓交易通過北京股權交易中心完成轉讓,標志著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實現“零”的突破。在金融領域開放方面,北京頻頻取得新進展。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在京設立,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在京獲批,璟泉資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完成注冊。外資投資機構參與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資試點,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北京市試點額度增至100億美元。
目前,橡樹資本子公司、東方匯理子公司已獲批參與北京市QDLP試點,并分獲5億美元、3億美元試點額度。征信評級市場進一步開放,繼標普、惠譽進入境內信用評級市場后,經人民銀行總行批準,個人征信機構樸道征信有限公司在北京設立。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成為北京市首家獲得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的外商獨資銀行。北京跨境金融服務能力顯著提升,賦予中關村科創企業更多跨境金融選擇權,再次升級中關村外債便利化試點政策,外債便利化試點額度由500萬美元提高到1000萬美元,試點一次性外債登記,支持國際科創中心建設。推進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
2020年12月15日,北京率先開展試點業務全流程實環境測試,選定2家商業銀行分布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經濟技術開發區、CBD和望京4個重點區域的4家支行網點上線測試。推動重點行業跨境業務便利化,在全國率先實施對外承包工程類優質誠信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便利化試點,截至2020年末結算金額超過6億元人民幣。全國率先實施承包工程企業境外資金集中管理,核準3家企業在4國開立境外資金集中管理賬戶,統一調配資金超50億美元,企業資金使用成本降低10%。
在北京,金融科技創新不斷擴容。數字人民幣冬奧出行場景率先落地,首張數字人民幣購買的地鐵票和冬奧特色數字人民幣可穿戴設備錢包亮相北京地鐵大興機場線,標志著數字人民幣冬奧會場景試點取得階段性進展,為北京建設法定數字貨幣試驗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斷提升。推動北京產權交易所成為全國首家實現實物資產跨境交易場內外匯結算和外匯原幣劃轉的交易所,提升外匯資金結算效率,降低交易雙方成本。支持汽車金融公司開展跨境融資,目前跨境融資額達184億元。支持符合條件的財務公司開展買方信貸和延伸產業鏈金融服務,延伸產業鏈金融業務規模達223億元。開展海關關稅保證保險試點,累計服務通關企業799家次,提供風險保障54億元。一批標志性金融機構在京落地展業,部分機構還將目光投向了城市副中心。全國第五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銀河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獲中國銀保監會批復開業,正式落戶北京,至此,全國五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齊聚北京。全國首家外商獨資貨幣經紀公司——上田八木貨幣經紀(中國)有限公司、首家以新設方式在京成立的外資控股券商——大和證券落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