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綠網訊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2020年,山東農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190.6億元人民幣,提前兩年完成既定規劃目標。考慮到2020年疫情防控形勢,這份成績得來不易。作為農業大省的山東,也是農業科技大;近年來,山東省農科院懷揣初心、肩扛使命、腳沾泥土、心裝百姓,在科研立項經費、人才引進培養、國際交流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連續取得重大突破,多項舉措系全國首創,為山東農業發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為破除制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移轉化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2020年4月,山東省農科院聚焦13個農產品品牌(壽光蔬菜、菏澤牡丹、沾化冬棗等),首批建設了十大產業技術研究院。通過構建開放的新型研發服務平臺、供需緊密結合的創新機制、科企優質資源的共享體系等,加速科技成果產出和轉移轉化。截止2020年底,共建成75家產研院,基本實現對山東主要優勢農業產業全覆蓋。2020年10月,山東省農科院成功舉辦首屆科技成果秋季拍賣會,敲響山東農業科技成果拍賣“第一槌”。本次拍賣會,吸引了來自山東省內外147家企業參與,其中民營企業106家。經過激烈角逐,24項參拍成果全部拍出,起拍價格5430.6萬元,最終成交價格11045萬元,溢價率達103.38%。
據了解,2020年以來,該院制定出臺“1+7”政策辦法,建立省級農科院院所兩級法人治理結構下的成果轉化管理新模式,由專門公司進行專業化、市場化運作,對全院成果轉化工作進行系統設計和部署,力求實現成果轉化效益最大化。探索打造可復制能推廣的齊魯樣板。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山東省農科院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上凝神聚氣,持續發力。2020年6月,山東省農科院召開建設鄉村振興科技支撐型齊魯樣板示范縣(市)動員大會召開,在煙臺招遠、臨沂費縣、菏澤鄆城3個縣(市),利用3年時間,選派300人,投資3億以上,打造30個單體示范樣板。在鄉村振興中融入科技要素,把專家的優秀科研成果變成產品,打造好農科品牌……山東省農科院積極探索打造可復制能推廣的齊魯樣板,把為當地農業產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作為根本目的;把研究成果送到農民手中,打通實驗室和田間地頭最后一公里。
此外,該院還在各示范點積極探索“1+N”科技支撐模式。積極探索合作類、新型經營主體、農業發展形態等三大類型科技支撐模式,探索打造“科研所+專業農業鎮” 產業興鎮、“科研所+特色產業村” 產業興村、“科技+地方企業”、“科技+農業龍頭企業”、“科技+農業服務公司”、“科技+園區”、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循環農業、智慧農業、精準農業等科技支撐模式。 (昶君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