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綠網訊 最近,由哈工大(威海)承擔的海空天一體化觀測項目成功入選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暨駐魯部屬高!笆奈濉狈⻊丈綎|重點建設專項項目,獲批資金近億元。從項目指南、規劃的編寫一直到申報、立項,威海市科技局事無巨細為校方提供幫助,最終用一份沉甸甸的“跨年大禮”為2022年開了一個好頭。
海空天一體化觀測項目是哈工大在威海本土生根發芽的重大科研項目,對威海全域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城意義重大。“這個項目是全市體量最大的科技創新項目!蓖J锌萍季挚萍家巹澟c資源配置管理科科長隋向輝說,“我們已經建立項目專員制度,提供跟蹤式、保姆式服務,定期會同項目實施單位一起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問題。”與哈工大(威海)的合作,是威海深度推進產學研合作的縮影。近年來,威海聚焦企業需求,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與25家高校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戰略聯盟關系、與18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系,僅去年開展的各類對接交流活動中就促成產學研合作130余項。去年,威海所轄四個區市全部獲評省級技術轉移先進縣(市、區),是全省唯一實現所轄區市全部獲評省級技術轉移先進縣(市、區)的地級市。
威海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繼續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創新平臺與產業、企業精準對接,加強國際科技合作,支持企業引進培育創新人才,更加精準地集聚創新資源。今年元旦剛過,威海市科技局就制定了新一年的“作戰圖”,重點圍繞打造科技創新高地、深化“三鏈”融合、增強企業創新實力以及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合作等方面,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而為威?萍紕撔绿峁坝埠酥巍钡木褪恰1+4+N”創新平臺體系。目前,這一體系已納入平臺24家、延伸設立創新機構118家,會聚任露泉、杜善義、姚建銓等院士21人,國家級、省級領軍人才64人,博士學位人才303人。2021年,作為“1+4+N”創新平臺體系中的“1”——威海市產業技術研究院就組織開展了400余次“雙走進”活動,發布科技成果300多項,解決企業技術需求146項。整個平臺體系已累計孵化企業229家,形成產值超過100億元。
隨著各類創新要素集聚,威海企業創新能力大幅跨越,跑出了“加速度”。 2015年,威海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僅為38.83%,2021年達到68.21%,居全省第一;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已突破1000家,居全省第六位;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到1870家,居全省第五位。1月7日,科技部發布通知,支持全國新一批共25個城市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威海榜上有名。威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水平建設創新型城市成功納入國家區域創新戰略布局。 (昶君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