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東營市全力抓實、抓細、抓好河湖長制各項工作,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推進河湖“清四亂”等專項整治常態化、規范化。聚焦河湖管理保護治理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堵點,精準發力、全力攻堅,全面打造美麗幸福河湖生態。
目前,河湖長制工作常態化列入市委常委會會議議題,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親自研究謀劃,簽發市級總河長令,審定印發工作要點,多次組織現場調研和專題研究,推動問題解決。同時,將河湖長制重點工作完成情況納入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指標體系,把河長履職情況納入年度組織部門對干部績效考核。各市級河湖長和分管負責同志盯緊靠上,帶頭開展巡河,及時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動河湖長制走深走實。
一座城市,有了水便有了靈氣。夏日的支脈河,風景處處美,無論是青青芳草、蒼翠樹木,或是沿線的休閑廣場、步道、濕地公園,都讓人感受到原生態的美與奇。支脈河的嬗變,是河道治理管理的成果體現。近年來,東營市聚焦“持久水安全”開展系統治理,實施了支脈河治理二期工程,對西馬樓攔河閘以上38公里河道主河槽進行了清淤疏浚。搶抓全省“根治水患、防治干旱”的重大歷史機遇,在東營境內小清河流域防洪綜合治理中,實施了支脈河綜合治理,完成干流填筑堤防43.3公里,新建改建建筑物89座,支脈河防洪標準穩定達到20年一遇。此外,東營市聚焦“健康水生態”開展系統治理,以維持河道自然形態、涵養生態群落為重點,實施了生態連通工程,支脈河連通小清河疏挖5.2公里,保障生態流量,改善河道生態環境,維護河道健康生命。持續開展河湖清“四亂”、攔河工程排查整治,妨礙行洪問題排查整治,河湖非法取土、采砂非法整治等專項行動。實施了河湖問題清理整治40天攻堅戰行動,強力推進“老、大、難”問題整改,快速實現河湖問題實現動態清零。
河湖治理是流域治理,覆蓋面廣,任務重,迫切需要借助社會力量。東營市探索建立“政府+社會力量”河湖管護體系,建立了河管員隊伍,實現了河道管理全覆蓋。壯大民間“預備”隊伍,全市聘請民間河長、義務河長、企業河長66名,確保河湖問題線索快受理、快核查、快處理。在全省率先實行河湖問題群眾監督舉報辦法,建立河湖問題有獎舉報制度,公布相關辦法和舉報方式,暢通公眾監督參與渠道,鼓勵全民參與河湖生態保護。組建注冊志愿者6000余人的“河小青”志愿服務隊,定期組織志愿服務活動,“河小青·青立方”助力治水攻堅志愿服務項目獲得全國志愿服務項目銀獎。
此外,東營市圍繞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能化,大力推進數字河湖建設。依托“大數據+監管”平臺,整合天眼、智慧水務等系統,開發河長制湖長制管理信息系統與巡河APP平臺,運用無人機航拍、河湖監控等一體化監控手段,參與河湖健康評估、岸線動態監控等河湖管理監督任務,不斷提升河湖管護智慧化,進一步織密河湖管護網絡,實現了河湖全方位、立體化管理,提升河湖水域岸線監控廣度、精度和管理效能。以河湖長制管理信息系統為基礎,整合“人、盆、水、事”信息,集成河湖長制現有相關數據、衛星遙感、視頻監控、群眾監督、跨行業共享數據等信息,構建河湖管理數字化場景。
如今,東營市市級河長責任田從“一條河”轉變為“一個流域”,將一個市領導負責一條河調整為一個市級河長負責一個流域。市河長辦統一建立了四級河長通訊錄,發放至每名河長手中,密切各級河長聯系。責任落實從“寬松軟”轉變為“嚴緊硬”,全市干支流共配備市縣鄉村四級河長819名,437處河長制公示牌信息動態更新,主動公布河長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巡河工作從“上熱下冷”轉變為“同頻共振”,各級河長開展徒步巡河,做好現場調研,巡河分為查看問題現場和召開河長聯席會議兩個階段,現場通報情況,現場厘清責任,現場認領任務,確保每次巡河效果。研究問題從“以點為主”轉變為“點面結合”,每季度組織相關部門利用無人機航拍和現場調研的方式,對流域實行全覆蓋無縫隙人機結合排查,形成河湖問題影像視頻片,直觀全面反映問題,對重點問題現場通報,明確責任單位和整改時限,推動問題整改。(昶君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