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綠網訊 近日,泰安市東平新東岳集團與青島科技大學開展新一輪戰略合作,研發、制備了可用于電動車輪胎的纖維素生物基新材料,作為炭黑的可持續替代品。這種創新工藝技術通過對廢輪胎裂解炭黑的雜化利用,實現對廢輪胎裂解炭黑的深加工、高價值利用,打造全生命周期的輪胎研發、制造、廢舊輪胎回收再利用的綜合利用產業鏈,推動綠色輪胎產業革命性發展。
這是東平縣發揮傳統產業優勢,創新綠色材料研發運用,實施綠色裝備、綠色制造,實現綠色發展的一個實例。近年來,東平縣強力推進“生態立縣 綠色發展”,堅持水岸同治、區域共治,理水、治岸、增綠,讓東平湖“黃金帶”鑲上“綠寶石”。
高質量實施《東平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山東省東平湖保護條例》,統籌推進總投資32億元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集中開展東平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大力實施菹草清理、濕地修復、礦山整治、引水上山、荒山綠化等重點工程,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拆除網箱、網圍水產養殖12.6萬畝,完成荒山造林1.5萬畝、礦山生態修復9800畝,修復各類濕地3.4萬畝,成功打造了南水北調東線第一個無人工漁業養殖區。強化生態濕地修復,加快建設戴村壩濕地、稻屯洼濕地等項目,凈化入湖水質,補給東平湖水。啟動東平湖增殖放流行動,自2005年以來已連續17年開展增殖放流行動,持續改善東平湖水生態。東平湖水質定保持在地表水Ⅲ類水質以上,局部達到Ⅱ類標準。
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來眾多珍稀野生動物。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青頭潛鴨是全球極危物種,數量不到5000只,目前僅東平就有1500多只,成為目前國內記錄到的最大單一青頭潛鴨種群。“水質鑒定器”針魚、 “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等珍稀物種頻頻現身東平湖,東平湖鳥類增加到191種,都成為東平生態招牌愈加響亮最具說服力的形象代言。
夯實生態之基,實現與經濟協調推進,綠色發展才能更具成色。走進東平縣經濟開發區醫藥健康產業園,新建的廠房里技術人員正在調試油膠機。入駐東平的漢昂集團總裁助理張亮介紹:“這臺機器全省也沒幾臺,每個月的貼膏產量可以滿足省內一半的市場需求。”
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瑞星集團確立“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向大健康產業轉型”的戰略目標,與山東大學合作成立山大•瑞星蘇州研究院,與蘇州源創等各大制藥企業達成戰略合作。目前,瑞星集團生物醫藥園區開工建設,原料藥產業園、制劑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項目同步啟動建設,今年下半年投產運行。
瑞星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孟廣金說:“今年將有藥用淀粉、藥用糊精和原料藥二甲雙胍投入市場,增加銷售收入1億元,實現產品的高端化、高值化。預計全年可實現稅收1.5億元。”瑞星集團還將著力實施“兩個百億”計劃, 100億元用于發展生物醫藥產業,100億元用于高端煤化工產業的強鏈補鏈工程。綠色發展塑造起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此外,該縣還有普瑞曼藥業生物制藥產業園項目、力創科技智能水表全自動化生產線項目一期開始試生產,東平中聯年產1500萬噸無機非金屬新材料、九鑫機械工具電鍍加工中心擴建等項目穩步推進。潔昕紙業、中聯水泥通過國家、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認定,九鑫生物化學、長宇新材料獲山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力創科技、潤聲印務等7家企業獲山東省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著力培植發展綠色建材、生物醫藥、食品加工、特種紙四大特色產業。規劃建設生物醫藥、高端金屬表面處理、裝配式建筑、現代食品、兗礦泰安港新能源數字陸港產業園、特種紙等特色產業園區,全力打造優勢產業集群。通過發揮園區集聚作用, 5年內可望打造成三大百億產業集群。 (昶君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