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網訊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首期卓越工程師班開班,同時舉行了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創新論壇。此舉標志著該校工程學科本碩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正式啟動。
青島科技大學分別與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輪)、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能)、青島森麒麟輪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森麒麟)、京博控股集團(以下簡稱京博)簽訂首期卓越工程師校企聯合培養協議。根據協議,首期卓越工程師班共選拔30名優秀學生,培養方式主要有三方面創新。突出校企聯合,青島科技大學成立卓越工程師學院,與賽輪、金能、森麒麟、京博等行業頭部企業共建,雙方聯合招生、聯合培養,推動教育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實施導師組制,青島科技大學在傳統校企“雙導師”的基礎上,配備導師助理,讓企業工程師走進課堂、把學生的課堂搬進企業,促進教科產深度融合,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學生進校后既是該校的研究生,又是企業的員工,在學校學習1年專業課程、在企業進行2年實踐鍛煉,成為企業運營的骨干和企業管理的行家里手。
“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有益探索,也是學校持續打造辦學特色的重要舉措,學校將緊密對接經濟社會需求,為國家、山東省培養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隊伍。”青島科技大學校長陳克正表示,青島科技大學計劃每年培養30—50名適應綠色化工、新材料等行業的創新型、復合型、國際化的卓越工程師。同時,該校探索實行“3+1+2+N”卓越工程師本碩貫通培養專項實施計劃,培養模式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即本科階段,學生在校進行3年工科基礎知識學習,并到合作企業進行見習實踐;第二階段即本碩過渡階段,時間為1年,學生在大四上學期經過推薦選拔后,進行碩士階段公共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學習,在大四下學期達到畢業條件和學士學位授予標準后,獲得本科畢業證和學位證;第三階段即工程碩士培養階段,學生完成碩士階段課程學習后,在企業、科研院所進行2年左右專業實踐和工程技術研發,達到畢業條件和碩士學位授予標準后,獲得碩士畢業證和學位證;第四階段即N年跟蹤反饋階段,學校持續關注畢業生工作和發展,及時反饋調整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促進校企合作、校所聯合、教科產融合。
入選首屆卓越工程師班的青島科技大學學生朱子辰高興地說:“我一定不辜負學校和老師的期望,努力學習,潛心研究,將來做一名卓越的工程師,為解決技術難題貢獻智慧和力量。”(嚴冬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