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江西省兩會于1月15日落下了帷幕。今年的江西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過去5年,江西經濟增長迅速;GDP突破3萬億元,全國排名由第18位前移至15位,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萬億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居全國第8位,新增千億產業三個,總數達14個;轉型升級持續深化,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躍居全國第4位。
江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后5年,江西省地區生產總值達4.3萬億元,數字經濟規模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45%以上。數字經濟占江西省生產總值比重45%以上,預示著發展數字經濟成為江西省未來5年的重中之重。對此,兩會代表和委員紛紛提出建言。江西省人大代表、中國聯通江西省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周智表示,江西應搶灘“元宇宙”,推動元宇宙數字產業創新發展。
他說:“近年來,江西已經通過大力發展元宇宙數字產業,提升計算機算力、圖形處理以及5G技術等,夯實了元宇宙產業發展的基礎,此時正是順勢而為鼎力發展元宇宙產業的大好時機。應研究制定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配套政策,打造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江西省政協委員、江西財經大學軟件與物聯網學院院長白耀輝表示,要優化虛擬現實(VR)產業布局,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和服務力度,對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資源,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他說:“在教育層面,要加大對VR領域高等教育與繼續教育的投入,包括設立VR專業開辦經費、投入實驗室建設專項資金、根據招生規模提供人才培養專項補貼等。而在人才層面,政府部門要統一組織,引進院士等高層次人才和青年博士等中堅力量;同時,進一步優化省內高校畢業生留贛優惠政策,并針對VR相關專業畢業生制訂專項激勵計劃。”
白耀輝介紹,近年來,江西省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得益于各級政府在政校企協同等方面所作的努力。一方面,由江西省政府部門牽頭,成立了10余家特定行業領域的創新發展聯盟,匯聚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高校、金融機構,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金”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進產業技術創新和科研成果產業化,推動產學研合作和標準制定,促進成員單位發展,提升江西產業整體競爭力。
另一方面,積極搭建企業、行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溝通橋梁,為產學研融合提供政策、資金和服務支持。例如,南昌市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江西財經大學合作,投入資金支持江西財經大學楓林園校區的產教融合示范園建設,并為引進的VR企業提供稅收、人才招聘等政策和服務支持。發展數字經濟,創新是動力,人才是保障。江西省政協委員、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劍說:“企業應當好創新的主力軍急先鋒,只有牢牢的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才能贏得競爭優勢。”
他表示,過去10年,江西省高新技術企業增長至7000余家,專利授權總量達9.7萬件,研發投入強度突破1.7%,創歷史新高。楊劍表示,要發揮好“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的作用,以技術創新硬實力,賦能江西省VR產業發展。在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過程中,要加強以VR+為代表的應用落地。
江西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宋德雄說:“我們聚焦全省14個重點產業鏈發展的難點、痛點和堵點,通過組建以企業為主導的科技創新聯合體,把優勢科研單位、院士專家和創新企業組織起來,集中查找產業鏈各環節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他表示,未來將持續做好產業鏈、創新鏈的“雙向奔赴”,實施“三大行動”。即實施重大創新平臺建設行動、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實施企業創新能力提升行動。
產教融合,保障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白耀輝強調,人才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素。他表示,江西財經大學作為江西省VR產業技術戰略聯盟理事長單位,積極落實江西省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緊密對接江西省“2+6+N”產業中的VR戰略新興產業,并于2020年9月成立VR現代產業學院(以下簡稱VR學院),實施教育鏈、創新鏈和產業鏈“三鏈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助力江西建成世界VR產業高地。
他說:“根據規劃,VR學院肩負著探索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及‘院辦校’體制改革試點重任。經過兩年多建設,政校企行多元協同平臺基本搭建,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已經完善,產學研合作持續深化,科技創新及社會服務能力不斷增強,人才培養成效逐步顯現,社會影響正在不斷擴大。”
白耀輝表示,只有產教融合發展,才能更好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江西省產教融合示范區,VR學院已吸引省內外5家企業入駐,并開設了行業創新班、產業實踐班、企業強化班等多種類型共計13個產教融合實驗班。這種創新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將企業的資金、人才、設備、平臺和項目引入學院。2022年該學院成為全國首批VR領域唯一的創新創業示范實踐基地。(嚴冬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