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網訊 “到草海看一場日出,追一場日落,都是很浪漫的事!”2月16日,趁著晴朗天氣,市民陳春梅約上三五好友漫步草海北坡生態公園,享受春日暖陽,不時拿出手機拍下每一個美好場景。“一年四季都有不同風景,隨手拍出來都是大片。”陳春梅打開手機相冊,隨手挑出幾張最滿意的作品上傳“朋友圈”后,露出滿意的笑容。
自2016年以來,威寧將草海北岸集雨區面山植被恢復工程納入草海綜合治理的重點工程,按照“先生態、次功能、后景觀”的理念,打造草海北坡生態公園。幾年間,通過生態修復,草海北坡生態公園現已種植四季皆宜的灌木及觀賞植被7萬余株,植綠面積達70%。隨著健身道、巡護道、觀景臺等附屬設施的成功打造,生態公園已成為人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站在觀景臺眺望遠處,草海湖面如鏡,候鳥飛舞,草木點綴,湖光山色兩相宜,人鳥和諧相處。
現在,草海北坡生態公園既是城市和草海間的生態隔離帶,又是一條生態綠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背后,是威寧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生動體現。擁有“山水林湖草”獨特風光的草海是貴州省最大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既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一個完整、典型的高原濕地生態系統,每年有超過10萬只鳥類遷徙到這里過冬。
近年來,威寧緊緊圍繞“治水、治山、治環境”的思路,實施了“法制護湖、退城還湖、退村還湖、退耕還湖、截污治湖、造林涵湖”六大工程。新建20個環草海污水處理站,改造47.44公里污水收集管網,建設1061畝人工濕地,以及1307套庭院式污水處理設施,縣城污水直排草海問題得到有效遏制。草海濕地的6萬多畝耕地也全部變成了生態用地,還打造了2萬畝“鳥類食堂”,人鳥爭地得到了有效解決。通過多年持續不斷的努力,草海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草海保護區鳥類種類由2016年的220種增加到246種,其中18種為貴州鳥類新紀錄,草海保護區生物物種由2016年的1954種增加到2600種,生態改善成效明顯。
“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黑頸鶴沒有多少,最近幾年都在2000只以上。”談起變化,守護草海30多年的巡護員吳廣榮說:“多年相處下來,大家就像老朋友了,距離人10多米,黑頸鶴也不會飛走。”如今,共有100名巡護員對草海實行“網格化”巡護,守護這顆“高原明珠”。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威寧將“綠色”作為縣域經濟發展基調,正全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優化城市與草海“城湖一體”的自然形態,致力于走出一條“城湖一體、產城融合、組團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