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綠網訊 近日,濟南市槐蔭區吳家堡街道席家莊村“稻香花海”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基地,來自濟南市勝利大街小學與山東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的小學生們脫掉鞋襪,光腳邁入水田,體驗插秧。
“我們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成立全市首家大米合作社,流轉零散閑置土地120畝,通過引種優質稻、育養稻田蟹、擴種白蓮藕等,實現小田變大田、荒地變良田。去年合作社每家每戶年增收1萬元以上,村集體收入達到150萬元。”席家莊村鄉村振興專員趙晶告訴記者,“村里還推出了紅色傳承、黃河安瀾水利、一粒米的誕生等特色研學主題課程,今年以來,簽下了200余萬元研學項目訂單。”在美里湖街道邱家莊村的百畝稻田里,邱家莊村農業合作社負責人邱元平介紹:“我們通過‘代耕代種’的模式開辟了150畝試驗田,種植溫泉水稻,村民和村集體收入實現了雙豐收。”
近年來,槐蔭區把黨建引領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引擎,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盤活閑置資源,發展特色采摘、民俗表演、青少年研學、康養等鄉村產業,2022年,全區村集體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達69.9%。同時,槐蔭區創新探索集體股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聯合4家銀行出臺10余種金融產品,僅2022年完成股權抵押貸款金額超過1200萬元,其他類抵押貸款8.8億元,有效破解了集體經濟組織發展資金難題。
“抓黨建促鄉村產業振興,讓資源要素有效集聚,統籌推動沿黃村莊連片發展,促進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槐蔭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韓衛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