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綠網訊 十場大型豐富多彩的活動、三場文化市集、京蘇兩地非遺文化展示、地方美食品嘗和文創商品展賣……11月3日,第五屆蕭太后河民俗文化節暨第一屆京蘇兩地古運河文化交流節在朝陽區豆各莊地區馬家灣濕地公園拉開帷幕。
朝陽區豆各莊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朝陽區豆各莊鄉充分挖掘區域資源,依托濃厚的歷史文化“家底”,傳承優秀文化、創新傳播載體,打造獨具特色文化品牌,用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如今,以運河文化、民俗文化為載體的蕭太后河民俗文化節已經舉辦數屆,此次迎來了“京蘇聯名”,賦予了京蘇兩地古運河文化交流的內涵。相信在多方的參與和努力下,此次活動將更好地展示京蘇兩地在運河文化中的歷史淵源與文化魅力,推動文化旅游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構建起高層次的文化交流合作平臺,全力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蘇州市相城區相關負責人在致辭中表示,希望能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對接交流、聚力創新合作,共同推動運河文化的繁榮發展,助力京蘇文旅事業邁上新臺階。
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設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專業的策劃和設計,打造一場高質量、富有影響力的文化盛會,展示豆各莊地區獨特的地方文化,推動豆各莊地區的文化與旅游、經濟等跨界融合,讓文化成為鄉村振興的動力。
與會嘉賓參觀游覽了馬家灣濕地和蕭太后河展覽館。蕭太后河是北京最早的人工運河,由于近年城市化進程飛快,蕭太后河一度成了附近居民避而遠之“牛奶河”。2015年以來,北京市加快推進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啟動蕭太后河(馬家灣段)拆遷疏解整治工作。2017年,經過治理的蕭太后河重現碧波蕩漾的美景,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網紅打卡地”。
據了解,為留住鄉愁,豆各莊地區設立了鄉情博物館,從歷史沿革、農業經濟、多元經營、城鎮建設、服務百姓等五個方面,反映當地民生、文化、環境等變遷的史實,凝練豆各莊人的精神文化歷史脈絡。同時,館內還定期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為傳承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據悉,在為期三天的文化節上,曹氏風箏非遺體驗將亮相。古裝傳記電影《馮夢龍傳奇》展映、馮夢龍文化課題講座,將為市民游客送上一道美味的“文化大餐”。大運河文化帶鄉村振興的望亭探索與實踐創新講座將講述這里如何依托大運河,打造鄉村文旅度假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蘇州御窯金磚制作技藝,也將出現在文化節現場。作為此次文化節的一部分,特色文化活動不僅讓參與活動的市民豐富文化知識、陶冶藝術情操,還將進一步挖掘古運河文化,推動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