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網訊 “在案件審理中發現快遞單上的個人信息‘裸奔’潛藏風險,易使消費者遭受電信詐騙滋擾,于是向快遞公司發出司法建議,進一步加強營業場所和包裹倉庫管理,加快推進電子運單全覆蓋,嘗試對電子運單去標識化處理,降低個人信息泄露風險。”辦理典型一案,促進解決一片。11月7日上午,杭州互聯網法院召開司法建議工作新聞發布會,并發布十大司法建議典型案例。成立6年以來,杭州互聯網法院針對平臺治理、算法規制、數據權益保護等熱點領域共發出司法建議28份,將能動司法的實踐空間從個案、類案審判延伸到全領域的網絡社會治理。
據通報,28份司法建議中包含18份個案、類案調處類司法建議和10份綜合類司法建議,主要聚焦解決數字治理領域前沿問題,涵蓋領域不斷拓寬,類型由個案為主向類案、綜合轉變,建議對象以平臺企業為主。
“在過去6年里,杭州互聯網法院始終把司法建議作為新時代人民法院主動參與網絡社會治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的重要工作,通過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真正把法治落到實處,落到網絡最末端!焙贾莼ヂ摼W法院常務副院長朱敏明表示,除了靶向發送司法建議推動個案化解外,杭州互聯網法院還通過深度分析個案發生的深層次原因和類案發生的普遍性規律,加強綜合類司法建議行為指引作用,為加強社會綜合治理開具司法“處方”,讓矛盾化于未發、止于未訴。
比如針對部分電子商務平臺對酒類和食品類經銷商的資質審查存在瑕疵,導致平臺內相關商品質量參差不齊、魚龍混雜引發大量糾紛的問題,杭州互聯網法院發出司法建議,督促平臺規范準入機制,積極履行對入駐經營者的經營資質、授權資質審查義務,協助行政執法機關做好網絡食品交易安全治理;針對案件審理中發現的某海購平臺嬰幼兒食品業務“自營”標記不規范問題,發送司法建議推動該平臺及時對經營者信息公示方式和平臺管理規定進行相應整改等。
發布會當天,杭州互聯網法院還召開司法建議工作推進會,落實浙江法院司法建議“一件事”改革工作部署!八痉ńㄗh是更高層次的審判執行工作。召開司法建議工作推進會是推動高標準打造新時代互聯網法院行動計劃落地見效的重要舉措。必須善于從個案審理當中發現問題并提供對策、實現規則之治,使杭州互聯網法院真正成為互聯網空間依法治理的‘孵化器’。”杭州互聯網法院院長陳增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