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綠網訊 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北京牢牢把握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重大任務,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力度,不斷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指數,助力首都綠色可持續發展,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北京智慧。
北京市地處太行山、燕山向華北平原過渡地帶,兩山圍合出西、北環山,東、南向海的半包圍地形,被稱為“北京灣”。“北京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豐富獨特的生物多樣性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生態基底和生態屏障。”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介紹。
“我們嚴格落實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發布實施《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條例》,疏解建綠、留白增綠,建設小微綠地、城市森林,積極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大力實施平原區百萬畝造林工程及其他綠化工程,重要生態空間得到嚴格保護,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明顯提高,重要生態系統和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良好的生態本底、積極的生態保護為城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奠定了基礎。
北京市在多年持續開展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I)監測評價基礎上,率先落實國家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規范,于2022年底出臺了地方標準《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技術規范》,由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市統計局、市財政局組織實施。2023年8月,《北京市生態系統調節服務價值(GEP-R)核算方案》印發,明確到2025年底,實現對市、區、街道(鄉鎮)三級行政區及重要生態空間的GEP-R核算,核算結果年度動態發布并逐步應用到生態保護補償等工作中。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介紹,北京市GEP核算工作充分考慮超大城市特點和生態本底情況,在國家規范基礎上進行深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們繪制核算生態‘一張圖’,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考慮生態系統完整性,涵蓋了森林、草地、河流等各類生態要素,全面、客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整體核算全市及各區最終生態服務價值。”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此外,形成“北京參數”,以國土空間調查監測數據為基礎,充分銜接相關行業和遙感數據。采用亞米級遙感數據,提高核算精度。在指標設置、參數選取和價格體系等方面充分本地化,以實測結果反映生態服務能力。在核算方法中還引入可比GEP概念,更加客觀反映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介紹,接下來北京將以GEP-R核算為抓手,持續夯實生態本底。發揮對綠色發展引導作用,探索核算結果在生態補償等方面應用,率先在生態涵養區開展應用,并逐步擴大到全市,不讓保護生態者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