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綠網訊 日前,聊城市人民醫院接診了一名15歲的患者,其左臂已經腫大變形,診斷為左側肱骨腫瘤,活檢確認為骨肉瘤,手術保肢難度極大。如果這個患者3個月前到這里就診,只能轉診北京,而現在,患者在聊城就能接受保肢手術。這得益于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北京積水潭醫院聊城醫院(以下簡稱“聊城醫院”),來自北京積水潭醫院的骨腫瘤專家徐海榮為患者制訂了手術方案。
“這個化療方案涉及大劑量藥物聯合化療,容易引起嚴重的毒副反應,一定要嚴密監測,化療有效是保肢的前提!毙旌s迅速組織聊城醫院首例惡性骨腫瘤多學科討論,與聊城市人民醫院腫瘤科、病理科及影像科聯合確定“術前化療+手術+術后化療”方案。
“骨腫瘤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學科,以前我們沒有這個學科,聊城市及周邊患者看病只能去北京、上海、廣州或者省級醫院。如今,聊城醫院正在建設骨科8個亞專科!绷某鞘腥嗣襻t院黨委書記姜祥坤介紹,2023年9月項目正式啟動以來,北京積水潭醫院已選派7個專業領域的7位專家到聊城醫院長期工作。徐海榮也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北京積水潭醫院聊城醫院院長。
按照聊城市政府與北京積水潭醫院的合作共建協議,雙方在全力做好項目醫院基礎建設的同時,多措并舉夯實同質化基礎。聊城醫院參照北京積水潭醫院制度體系,平移管理理念,派駐專家均被任命為各自專業的科主任,科室管理上實行北京主任和本地主任“雙主任制”,每周三下午開展醫院大巡講,各專業每周固定時間開展教學查房;從骨科專業開始,分批次安排各亞專業業務人員赴北京積水潭醫院進修學習等。
據了解,9月至11月,北京積水潭醫院派駐專家開展新技術項目5項,完成手術80余臺次,手術效果受到群眾認可。本地群眾骨科疾病外出就醫意愿有所降低,還有新疆、黑龍江、陜西等10余個省份的患者來聊城就診。
同樣,在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院長、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王東海不久前實施了全國范圍內首例成功將Lattice密網支架置入小于2mm病變血管手術。在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濟南醫院,一名來自臨沂的帕金森患者掛上了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焦力群的專家號。“沒想到在濟南就能請焦主任給看病,還這么順利!被颊哒f。
2022年以來,山東先后有9家醫院獲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分別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濟南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聊城醫院、山東省立醫院菏澤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濟南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臨沂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濟寧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棗莊醫院。這些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對于優化區域醫療資源配置,推動醫療服務“區域分開、城鄉分開、上下分開、急慢分開”具有重要作用。
“積極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擴大優質健康資源供給,目的是推動健康山東建設實現突破,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健康獲得感!鄙綎|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山東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馬立新表示,要繼續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優質醫療服務供給能力,為老百姓看病就醫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便利和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