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綠網訊 近年來,群眾對夜間經濟的需求不斷提升,東城路夜市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污水、噪音、油煙等問題凸顯。夜市附近的東南村社區居民范衛東說,改造前他不敢往東城路走,生怕鞋子被地上的油污黏住。2021年10月,威海市啟動包括東城路夜市改造升級在內的片區提質工程,在精細處下功夫,既要留住老味道,也要升級新品味。
今年4月,升級改造后的東城路夜市正式“回歸”。80多輛房車式餐車、90多輛花樣餐車,規格統一、排列整齊,為道路留出寬敞的空間。27個樹凳圍著梧桐樹搭建,讓市民和游客可以隨時休憩。海腸撈飯、撈汁小海鮮、烤牡蠣等老特色美食仍在,淄博燒烤、甘肅麻辣燙等“網紅”新口味加入,140多種美食琳瑯滿目……
胡雪峰和過去的老商戶都被請回來繼續經營。“干凈了”“煥然一新”“很驚喜”……是他們的共同感受。為了破解原先的污水、噪聲、油煙等難題,自來水、污水管道及電網得到全面改造,每個攤位周邊地面還鋪有隔油墊。“每輛房車餐車都加裝了油煙凈化設備。”環翠樓街道黨工委書記張佳志說。夜市周邊有47棟住宅樓,住戶以老年人居多。改造前,每到后半夜,收攤的商戶會推著小推車到儲物間,車輪聲影響居民正常休息。“現在,我們在附近的地下停車場給170余輛餐車開辟了專門的停車區,有效避免擾民。”張佳志說。
今年“五一”假期,東城路夜市日均接待游客超過3萬人次。威海市環翠區委書記張剛說,保留老特色、提升新配套、考慮群眾感受,是“老夜市”回歸即“翻紅”的關鍵。“翻紅”要變“長紅”,管理需要長期跟得上。為此,當地政府和夜市運營公司每天召開復盤會議,發現不足、及時整改。從夜市北門進入,第一個“攤位”即是消費維權服務站,每戶攤位上都張貼專屬的二維碼,便于消費者監督和夜市運營公司管理。 (昶君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