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網訊 作為老工業基地,遼寧的縣域經濟曾經長期圍繞傳統產業布局。遼寧有41個縣(市),縣域面積占全省83%,常住人口占全省50%,經濟總量卻只占全省的26.7%。縣域經濟已經成為遼寧經濟發展的突出短板。
縣域活則全盤活,縣域強則全省強。遼寧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要全力以赴抓產業,拉動縣域經濟整體躍升;千方百計抓招商,推動項目建設持續升溫;精耕細作抓園區,加快重點產業聚鏈成群;堅定不移抓改革,創新思路舉措開拓新局;多措并舉抓融合,促進縣域地區宜居宜業。
今年上半年,遼寧多數縣市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縣域經濟成為拉動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全省41個縣(市)形成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生動局面,奮力打造遼寧全面振興新的增長極。
項目興則產業興,產業興則經濟興。一個好項目的落戶,不僅能帶來“真金白銀”,更能撬動一整條產業鏈的升級——2012年8月正式投入運營的沈陽法庫通用航空產業基地,是東北地區首個批復使用的通用航空機場。依托這塊基地,法庫縣已經從單一的通航有人機生產制造、駕照培訓業務發展到通用飛機研發制造、警務巡查、應急救援、觀光旅游、高空跳傘等業務,形成航空器研發制造、運行保障、運營服務的全產業發展鏈條。
今年以來,遼陽縣紀委監委緊盯企業反映強烈、群眾反映集中、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以精準監督推動營商環境“優無止境”。截至目前,縣紀委監委共受理營商環境“萬件清理”問題65件,已督促解決59件,辦結率90.8%,群眾滿意56件,滿意率94.9%。查處破壞營商環境案件3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人。
此外,遼陽縣紀委監委領導班子成員帶隊組建4個工作組,通過實地察看、座談會商、個別訪談等方式深入全縣15個有關職能部門、18家重大項目實施企業和規上企業開展監督檢查。重點了解職能部門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的情況和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中遇到的難題,并認真聽取企業關于優化營商環境、落實惠企政策等方面的意見建議。截至目前,共開展監督檢查2輪次,發現并推動解決問題10個,收集意見建議20余條。
“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縣城更有性價比。”今年以來,縣域小城旅游熱度的持續攀升,遼寧省內也有不少“寶藏小城”持續破圈,縣域旅游彰顯出澎湃的生機與活力。縣域經濟的動力如何才能持久?人才是核心要素。當前,遼寧正在不斷打通“校地企”協同共建的培養鏈條,輸送高技能人才,全方位賦能縣域經濟發展,讓鄉村振興學院更有效地服務發展大局。為了緩解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口流失、企業無人可用的困境,不斷提高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與水平,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遼寧省教育廳推出的鄉村振興學院正式掛牌運行。今年9月,591名學生成為15個鄉村振興學院的第一屆學生。15歲的吳易航就是其中一員。吳易航剛入學,一下子就有了3個新身份:遼寧省鳳城市職教中心2024級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學生、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鳳城市鄉村振興學院學生、鳳城太平洋神龍增壓器有限公司準員工。
位于鳳城市的太平洋神龍增壓器有限公司,是全球渦輪增壓器領導品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但是讓副總經理翟昕暉苦惱的就是企業招人不易。這家企業和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之前曾經有過合作,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準備推薦他們為鄉村振興學院合作企業。消息傳來,翟昕暉找到鳳城市職教中心,希望能加入人才培養“共同體”。“一年幾十個實習崗位對于我們來說很容易,還需要企業提供什么支持盡管提。”翟昕暉表示。郡縣治,天下安;郡縣富,天下足。縣域經濟是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基石,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關乎地方經濟穩定與可持續發展。
全省41個縣(市)正聚起縣域發展合力,激發縣域發展動力,釋放縣域發展活力,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為遼寧打贏“三年行動”攻堅之年提供強大動能。 (嚴冬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