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網訊 凌晨4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的農戶已背上竹簍,匆匆踏上前往山林的路。每年7月至10月間,正是野生菌豐收的季節。下午3點,農戶的辛勤勞作換來了一簍簍新鮮的牛肝菌。剛下山,村領辦合作社便派專人收購,一簍牛肝菌可為農戶帶來上千元的收入。
凈水沖洗、挑揀雜質、急凍鎖鮮……從農戶手中收來的新鮮牛肝菌,被送到當地初加工廠進行處理。“我們通過零下30攝氏度的速凍工藝來保持野山菌的鮮度,處理后的野山菌可保鮮數月,成功突破了產品出口在保質期上的限制。”云南萬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董躍武介紹,目前公司已建設了8家專業的野生菌初加工廠,每年有超過1500噸的野生菌產品銷往歐洲市場。
豐沛的雨水滋潤了山川河谷,也滋養了美味的野生菌。松茸、松露、羊肚菌、牛肝菌……得益于豐富的森林資源、獨特的氣候條件,加之當地政府積極推行的封山育林育菌政策,南華縣獲得了“中國野生菌美食縣”的美譽,境內已確認的野生食用菌種類超過290種,年資源蘊藏量高達1.5萬余噸。近年來,該縣積極推進野生菌產業發展,2023年野生菌集散交易量達1.218萬噸,交易額15.513億元。每到野生菌的豐產期,國外客商紛紛來電預訂。
從本土市場邁向國際舞臺的過程中,當地出口企業不斷優化生產,全面對接海外市場標準。菌子品質和雜質含量是野生菌出口評估的關鍵指標,直接關系著產品在海外市場的接受度及消費者的滿意度。董躍武介紹,他們將原有的手工生產線全面升級為智能化系統,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更確保了生產流程及操作規范對接國際先進標準,從而增強了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意大利綠源食品聯合機構公司已深耕云南野生菌市場20余年。公司質檢負責人阿爾貝托說,他們剛到云南開展業務的時候,采購對象大多局限于便于運輸的菌子干。現在,云南的物流網絡四通八達,生鮮冷庫更隨處可見,可供出口的菌菇種類大大增多。
在云南,阿爾貝托不僅見證了物流的飛速發展,更被當地采收農戶的熱情與淳樸深深打動。他說,“濃濃的菌湯不僅鮮美,還飽含著‘人情味’。現在,距離已不再是障礙,只需輕輕撕開包裝簡單烹調,遠在歐洲的消費者也能輕松享受這份來自中國的新鮮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