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網訊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副經理于雪峰,扎根氯化鉀等無機鹽生產一線近20年,先后參加國家級、省級重點科研項目7項,參與編寫《無機鹽工藝學》等2本專著,獲得青海省五一勞動獎章。
青海省格爾木市察爾汗鹽湖上,北風裹著細微的鹽粒,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咸咸的味道。在鹵水池的壩埂上,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副經理于雪峰(見圖,受訪者供圖)手握取樣器,時不時俯下身子,對不同位置的鹵水進行采樣分析……“受不同季節和降水量影響,鹵水中的鹵質會發生相應變化,我們必須對光鹵石的結鹽粒度進行跟蹤觀察,隨時掌握生產情況。”于雪峰介紹。
2005年,先后在四川宜賓天原化工集團和青海省中信國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工作過的于雪峰,進入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氫氧化鎂車間,他的第一個任務便是參與建設氫氧化鎂中試項目。
“建設難度不低。”畢業于化工專業的于雪峰雖然在學校時也接觸過鹽化工,但面對全新的生產設備,他仍需加緊學習、盡快適應。為了保證即將開始的生產順利進行,作為車間技術員的于雪峰認真研究圖紙、現場調試、查閱資料,“將所有設備的位置、名稱一一標注清楚,確保每個人都能輕松識別。”兩個月后,于雪峰不僅將工藝流程、操作條件等熟記于心,還編制了清晰規范的操作規程,為項目的順利投產奠定了基礎。
在于雪峰看來,生產一線是實踐課堂,更是創新舞臺。氫氧化鎂是一種常見的阻燃劑,被廣泛應用于電纜、塑料管道等材料的生產,也是公司的主要產品之一。“按照傳統方式生產氫氧化鎂,加入液氨后的氯化鎂溶液反應劇烈,整個設備都會產生較大震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于雪峰和同事們一起,連續幾個月吃住在生產車間,反復試驗、一點點修改參數,“最終,我們確定了科學的通氨速率和方式,不僅降低了設備震動強度,還緩解了氫氧化鎂生產中出現的反應不均難題。”
“以工匠之心推動技術進步”,是于雪峰常說的一句話。這些年,于雪峰和同事們一起,總結出許多成果并加以推廣。他先后參加國家級、省級重點科研項目7項;參與編寫《無機鹽工藝學》等2本專著;主持制定《氯化鉀生產技術熱溶—真空結晶法》等2項青海省地方標準和1項團體標準;主持編制《鉀肥生產系統氯化鉀平衡報告》等多項專業技術報告6篇……
如今,鹽田、生產車間、實驗室依然是于雪峰去得最多的地方。“只有到一線,心里才踏實,因為那里有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也蘊藏著最好的解決方案。”于雪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