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網訊“今天分揀裝箱了1000件雜糧,馬上發往全國20多個地市。”春節臨近,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通航糧貿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20余名工人正忙著給紅蕓豆分揀分類、篩選稱重、打包裝車,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來,天鎮縣立足當地農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小雜糧產業,叫響了“天鎮山泉糧”公益公用品牌,讓小雜糧產業成為促進農民增收、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截至目前,天鎮縣雜糧種植面積達18.77萬畝。經過深加工和包裝,產品遠銷歐洲、美洲、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已達1460多萬美元。
通航糧貿有限公司是大同市首家實現雜糧出口的企業。該公司董事長吳海平介紹:“我們與全縣11個鄉鎮172個村的農民對接訂單,有力推動了小雜糧產業從傳統分散種植向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轉變。”如今,天鎮縣還開發出小米、燕麥片、豆奶粉、雜糧面等深加工產品。
在大力發展小雜糧產業的同時,天鎮縣又把目光瞄上了食用菌和設施蔬菜產業。“我們這種條件比較好的暖棚,羊肚菌畝產能達1000多斤,每斤鮮菌的價格在50元至80元之間,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在玉泉鎮食用菌生產基地大棚內,技術員崔勝普告訴記者。
截至目前,天鎮縣有蔬菜育苗基地9萬平方米,品種達52種,年育苗量在7000萬株左右,被認定為全省第一批蔬菜良種繁育基地縣。全縣設施蔬菜面積達3.5萬畝,年產量20萬噸,產值約10億元,帶動2.2萬人就業,人均增收2.5萬元。當地成功注冊“天潤天”等商標,天鎮蔬菜直接打通京津市場。與此同時,該縣還積極推行“外地客商+代辦點”模式,設立蔬菜收購代辦點87個,打通全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