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1区2区3区|91视频免费网站|青青操视频网站|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爽爽爽爽爽|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

歡迎來到中國綠網.今天是: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城市要聞| 區縣看點 | 綠色園區 | 三農在線 | 焦點訪談 | 生態旅游 | 衛生環保 | 人文藝術  
綠色城鎮| 綠企風采 | 金融保險 | 綠色科教 | 綠色城建 | 物流商貿 | 家居美食 | 綠色供求
當前位置:綠網在線 >> 北京綠網 >> 城市要聞 >> 瀏覽文章
北京:積極培育農村新質生產力 以鄉村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時間: 2025年03月05日 來源:融媒體 作者: 記者 李博
 

北京綠網訊 3月3日,記者從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獲悉,目前北京市120個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已全部編制完成,將積極培育農村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鄉村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據介紹,北京市域面積約1.64萬平方公里,其中鄉村地區約1.3萬平方公里,占市域總面積的80%。“這個區域包含120個鄉鎮,覆蓋了2500多個村莊,是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的主陣地,是守護首都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是承接中心城區適宜功能的重要腹地,也是彰顯首都歷史文脈的重要窗口。”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北京市120個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已全部編制完成,同時印發了《北京市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管理辦法(試行)》,實現北京鄉村地區規劃編制全覆蓋,以及鄉村地區規劃管理全覆蓋,助力首都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

鄉鎮國土空間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各鄉鎮發展定位和各自發展側重點,提出了建設特色鮮明、宜居宜業的新型城鎮目標。規劃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以及自然災害風險防控線、歷史文化保護線等底線管控要求,加強防災減災和韌性建設,鞏固安全發展的空間基礎。

規劃科學布局了農業、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強調要優化鄉村地區各類空間布局,有序引導各區逐步形成大疏大密、和諧共融、相得益彰的城鄉空間形態。規劃統籌現狀發展基礎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并明確可結合城鎮化進程和各鄉鎮發展實際需要,實現資源要素集中精準投放。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規劃實施中,各區要統籌引導符合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產業在鄉村合理布局,有序承接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體驗、健康養老、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優先盤活閑置空間資源和低效集體建設用地,積極探索村莊建設用地兼容與農業、生態空間復合利用,有序釋放農村土地要素活力。

在規劃實施中,各區要持續優化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推動農用地集中連片、建設用地高效集聚,生態用地功能提升。有序推動農房改造和美麗庭院建設,推動村莊漸進式有機更新。優先保障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滿足村民養老、托幼等鄉村公共服務的合理空間需求,因地制宜優化完善鄉村社區生活圈。科學布局疏散空間和應急通道,推動“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鄉村地區的安全韌性。

在規劃實施中,各區要深入挖掘鄉村地區自然資源特色和歷史文化內涵,協調好城鎮、村莊與周邊景觀資源的關系,形成有機交融的景觀格局。注重保護鄉村地區山水格局及農田肌理,塑造山清水秀村美、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風貌。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以及傳統村落等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發展,推動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古北口鎮、爨底下村等45個傳統村落的文化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

在規劃實施中,各區應深入挖掘鄉村地區特色生態資源,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的轉化與實現路徑。統籌管好用好農村資源資產,探索跨區域整合分散的鄉村資源資產,加強資源資產協同配置。加強資源資產的塑造、分配、策劃、運營和管理,加快推動實現鄉村繁榮農民富裕。

“我們引導用地指標、建筑規模等空間資源要素向人口聚集、產業發展的重點區域精準投放,引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向新市鎮、重點發展的村莊布局投放,實現空間資源供給與人口、經濟社會發展高效協同。”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還應堅持走“大城市帶動大京郊、大京郊服務大城市”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一方面,推動城市優質資源進入鄉村,實現資源要素向鄉村流動,加強城鄉功能緊密聯結。另一方面,不斷提升鄉村地區綜合承載能力,打造消費應用新場景,使農村郊區成為拓展城市的發展空間、提升城市功能的戰略腹地。通過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促進城鄉在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實現“城”與“鄉”的雙向奔赴。

最新更新  
文章排行  
河南省迎來首臺碼頭“
魅力章丘的“地標” 農
彩椒
產品訂購
風電成為山東第三大電
萊山加快郝家莊舊村改
帳篷酒店的誘惑:和袋
財政收入增速止落回升
十八大15次提“生態文
南京黑作坊洋垃圾產塑
 
關于我們 | 合作支持 | 法律聲明 | 免責聲明 | 招賢納士 | 聯系我們

綠網在線(原中國綠網):中國綠色生態發展的綜合展示平臺,是中國與全球綠色生態發展的交流窗口,也是國內國際首家“傳播綠色發展與多行業互動的綜合交互型”網絡媒介。本網所有編載、轉載、摘錄的內容并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僅用于促進綠色發展與生態和諧的傳播交流、信息互動,促進國內國際綠色生態的正能量發展和參考學習;本網所涉及內容,如侵犯了您的版權和隱私,請及時地聯系我們刪除!本網顧問律師:張學軍 韋福田。 (魯ICP備13003038號)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者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