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綠網訊 證監會官網顯示,上海證券申請的北交所做市業務資格已于近日獲得核準。加上北交所已披露的18家展業做市商,以及此前獲得做市資格的廣發證券、財信證券,目前北交所做市商隊伍已擴容至21家。
2023年,北交所做市制度上線。做市交易是成熟證券市場的通行做法,與競價交易一樣,也是一種股票交易方式,主要由券商充當做市商,提供雙向報價,報出某只股票的買入價和賣出價,投資者是和做市商進行直接交易。
據北交所官網披露的信息,目前已有18家券商開展做市服務。其中,國金證券為60只北交所股票做市,做市股票數量最多。中信證券、國投證券也分別為56只、51只股票做市,分列第二位、第三位。
北交所在競價交易的基礎上引入做市交易,有助于縮小市場買賣價差,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同時,通過引入增量資金,能夠增加市場訂單深度,提升市場流動性和市場穩定性。
今年1月,北交所、全國股轉公司發布的2024年度證券公司執業質量評價結果顯示,做市業務情況也是對券商執業質量評價參考的重要內容。公開信息顯示,去年以來,渤海證券、西南證券、首創證券、開源證券、光大證券等券商申請上市證券做市業務資格已獲得證監會反饋意見,未來更多券商有望加入做市隊伍。